当前位置: 华联日报网首页 > 资讯文章 > 正文
华联日报网-移动版 首页

任正非:“中国要和美国竞赛,唯有重视数学

时间:2019-06-03 22:08  阅读:1
分享到:

  中美贸易战波动,华为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。前几日,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全国数家媒体群访,数次强调的基础教育的重视。他说:“中国将来要和美国竞赛,唯有提高教育。”而基础教育中,他尤其强调数学的重要性。

  国家发展工业,过去的方针是砸钱,但钱砸下去不起作用。我们国家修桥、修路、修房子……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。但是芯片砸钱不行,得砸数学家、物理学家、化学家……

  不止这次,在此前的采访中,任正非就说:“将来退休后,想找个好大学,去学学数学。”以及,“我认为用物理方法来解决问题已趋近饱和,要重视数学方法的突起。”

  根据报道,华为在全球设有26个研究所(其中位于俄罗斯、法国的研究所重点研究数学算法,挖掘基础数学资源),共计拥有700多名在职数学家。这一强大的科研团队,支撑着华为真正的核心科技

  作为基础学科,数学在如今乃至未来的世界中,似乎已经是颠覆想象般地重要。要想孩子能够立足未来,数学教育亟待重视。

5G时代开启,

数学是钥匙。

   “数学是开启一切的工具,大数据流量疏导的基础是数理逻辑算法。长久以来,法国诞生了无数世界一流的数学家,笛卡尔、帕斯卡尔、伽罗瓦、傅立叶……如果没有傅立叶变换,可能就没有现代通信的发展。”华为常务董事徐文伟说。

  在这次群访中,我们也了解到,目前的5G标准,其实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;华为惊艳世界的P30手机照相技术,也是一种数学算法。

  大家今天讲5G标准对人类社会有多么厉害,怎么会想到,5G标准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?Arikan教授发表这篇论文两个月后,被我们发现了,我们就开始以这个论文为中心研究各种专利,一步步研究解体,共投入了数千人。

  十年时间,我们就把土耳其教授数学论文变成技术和标准。我们的5G基本专利数量占世界27%左右,排第一位。

  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曾有句名言:“高科技的本质是数学技术。”纵观历史,我们发现,数学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领域当中,并推动了时代的发展——

  18世纪开始,数学便与理论物理学结合,成为相对论、量子力学及基本粒子等领域的基础支撑。20世纪,数学家冯·诺依曼改进计算机的设计理念,对后来数字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众所周知的广义相对论,也是爱因斯坦借助数学家们的理论帮助得以发现。

  回到如今的华为。其在全世界拥有26个研发能力中心,700多名在职数学家,800多名物理学家,120多名化学家。从1995年开始,华为就不断招聘数学博士,创新性地突破IT技术的瓶颈。因为当今核心的密码学、图像学、数据压缩存储等技术,都与数学密切相关。

  任正非一直强调数学在华为起了关键作用,未来很多技术和解决方案要通过数学来解决。数学人才成了各大公司抢夺的资源,谷歌、腾讯、百度、阿里都开出高薪吸引数学家的加入。

  任正非更是在此次谈话中表示要和谷歌“抢人”!

  “对世界各国的优秀大学生,从大二开始,我们就给他们发offer。这些孩子超级聪明,举一个例子,新西伯利亚大学连续六年拿到世界计算机竞赛冠军、亚军,但是所有冠军、亚军都被Google用五、六倍的工资挖走了,从今年开始,我们要开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们来,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创新,我们要和Google争夺人才。

  我们支持科学家的创新,对科学家不要求追求成功,失败也是成功,因为他们把人才培养出来了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前进。”

中国人数学这么“扎实”,

为什么最后难出数学家?!

   一直以来,我们都有一个共识:数学是中国学生引以为傲的一门学科。甚至常常有段子吐槽,英美国家的基础数学教育太简单。SAT考试的数学部分,也被默认为中国学生应得的满分项目。

但遗憾的是,中国学生提起数学,往往都觉得枯燥,只是为了应付考试。

与之相对的,是另一个事实: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获得菲尔茨奖的顶端数学家,有很多人在青少年时代曾获国际数学奥赛奖牌;但中国大量的奥赛奖牌获得者,却没有一个获得菲尔茨奖或阿贝尔奖等重量级国际数学大奖。

更有人说,中国的数学课堂上压根就没有数学!背后的意思是,我们的孩子可能计算能力好,公式定理记得牢,却唯独没有数学思维。

“数学思维就是游戏思维,就是穷尽你的想象力去创造一个世界,然后用严谨的论证和逻辑推理去得到一个答案。是一种高度抽象并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”而这,才是数学真正能赋予孩子更多可能性的东西。

TED有一场著名演讲,约翰·霍普金斯大学数学博士ArthurBenjamin揭示了数学学习的三个根本原因:计算、应用,以及激发灵感。简单来说,我们欠缺就是数学带来的后两者意义。

曾获得数学界“诺贝尔奖”——菲尔兹奖的哈佛大学数学教授丘成桐说:

   平面几何的学习是我个人数学生涯的开始。它提供了在中学期间唯一的逻辑训练,是每一个年轻人所必需的知识。……将来无论你是做科学家,是做政治家,还是做一个成功的商人,都需要有系统的逻辑训练,我希望我们中学把这种逻辑训练继续下去。中国科学的发展都与这个有关。

数学本质上是研究规律的科学,可以帮助孩子们进行逻辑思维训练,锻炼思辨能力和创造力。中国学生要通过数学获得这些能力,还有一段路要走。

那么,中国为什么难出数学家?

01急于转化的教育,缺乏责任感

这个问题往大了讲,首先是教育的格局问题。
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曾说:“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,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;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,则是把其才华和智慧用到了错误的地方。大学生缺什么?缺少对时代的关切,对国家发展命运的思考,对改变这个社会的责任。”

有一个数据显示,清华大学70%至80%的高考状元都读了经济管理学院,计划毕业后进入金融行业。放眼全国的高校,这都是一个趋势。

大学这个培养通才,往各行各业输送精英的地方,变成了结果导向的快通道。

美国素来推崇的博雅教育,就不以培养急于转化的专才为目标。耶鲁大学就这样要求本科生——任何一个在耶鲁读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,如果他从耶鲁毕业时,变成物理、电脑、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,学校都觉得那是一种失败。

关键的是,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思辨能力的,更好的世界公民。

02缺乏人文的教育,难以接近真理

丘成桐说:“中国的教育始终离不开科举的阴影,以考试取士,系统化的出题目,学生们对学问的兴趣集中在解题上,科研的精神仍是学徒制,很难看到寻找真理的乐趣。”

事实上,学数学也好,任何一门学科也好,钻研的过程就是寻求真理的过程。从这一点上来说,文与理本质上是相通的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著名的数学家、科学家,往往在文学、哲学、艺术等方面也了解得很透彻。

   举个例子:西方哲学和文艺思想中,诞生了对偶的观念,而这一理论,也对近代数学的有着奠基作用。

文艺复兴时期,美术家布鲁涅列斯借鉴数学理论,发明了透视法,从而使得绘画更具空间感、真实感。在科学界,笛卡尔、伽利略、牛顿等,也是透过哲学思想来窥视大自然的运行原理。

古往今来,文学家、数学家,都走在追寻真理的路上。而没有人文装备的科研,永远不会有创意和革新。

03丢失兴趣的教育,感受不到意义

再往下推演,不得不谈到孩子们的兴趣问题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这话不假。然而观察现在的基础数学课堂,也难怪孩子们会觉得枯燥、无意义。

拥有英国金融和计算机双硕士学位的张释文,曾经是中国体制内的一名数学“学渣”。他回望自己的学生生涯时,说道:“我们数学最大的问题,我们每个人都‘隐约’记得一些公式和定义,但清晰记得我们对它们的‘憎恨’!”

很多人曾诟病,欧美小学数学教得浅,教得慢。但身居美国的朋友给我发来一道小学数学题,着实让我惊艳了一把——

说是题目,对小学的孩子来说,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小project了。题干大致是这样的:你的生日快到了,快邀请小伙伴来好好规划一下家中的生日派对!爸爸妈妈准备给你500美元,最多邀请11个小伙伴,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。

老师还会提供计划菜单(MenuPlanner)和计划娱乐表(EntertainmentPlanner)来安排食物和玩乐项目。在做预算、策划活动的过程中,孩子们以一种如此有趣的形式,切实体会了一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!

这种成就感与参与感,也让孩子们早早就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。更重要的,也恰恰是我们的课堂里欠缺的,是这道题背后所授予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回到上文所说,即是数学思维能力。

数学定理其实可以很有趣,譬如:

勾股定理最清晰图示

完美椭圆的绘制

学好数学,

关键有三!

清代学者袁枚曾说:“学如箭镞,才如弓弩,识以领之,方能中鹄。”有知识,没有能力,就像只有箭,没有弓,射不出去,但是有了箭和弓,还要有见识,找到目标,才能打中。

中国的数学教育,难度已充分足够,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,高效地吸收?总结下来,有以下三点:

01在生活中找回兴趣

能够有耐心地、持之以恒地学习,首先就要追随到兴趣,其次才是习惯和知识。

有一种说法是,孩子是天生的数学家。根据研究,即便是婴儿,也能察觉数量的改变,理解数量的概念。美国儿童发展专家EugeneGeist指出:在人生最初几年,幼儿的数概念已有惊人发展。他们借由数学作为探索工具,来认识周遭世界。

有趣的数学书籍、像上文提到美国小学那样的生活数学题,都可以成为在早期就引发孩子对数学兴趣的很好媒介。

02人文书籍的广泛阅读

《数学与人文》一书中提到,丘成桐的父亲是在人文科学上相当全面的学者,是哲学、经济、历史方面的教授。他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饱读诗书,无形中对他成为大数学家莫大的影响。

犹太裔美国物理学家、数学家、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EdwardWitten,就被称为“史上最强文科生”——他大学主修历史学,辅修语言学,毕业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。

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大数学家,但人文书籍的熏陶,一定是孩子一生受益的礼物,也是开启孩子在各行业、各领域可能性的万能钥匙。

03早早建立数学思维

回到数学本身的学习,一定少不了数学思维的培养。怎么实施?我看到过一对学霸父母的方法,非常有启发!总结下来有两点:

  • 在日常生活中带着孩子学会比较价格,采买生活用品等等,让孩子觉得数学是实在的、有用的、亲切的,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基本;

  • 在此基础上,可以加大练习量,比如把简单的四则运算升级为较复杂的应用题,并配合一些专业的习题,让孩子进阶,使用数学原理更加熟练。

数学,其实是一种文化。和我们传统意义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同,数学这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和深邃的内涵,是一种真理的探索精神,以及看待事物的哲学思考。

任正非此次群访,让我们跳脱出“中国孩子数学好”的认知局限,再次正视这个问题。其实,我们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上,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这段路也是必要的,是立足于未来世界所必备的基本素质,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大影响。

所以从现在开始,早早握住这把钥匙,就是提前把握住更多机会与可能。

来源: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:TF002C
免责声明:
  • 注明“来源:华联日报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华联日报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华联日报网";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华联日报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:

任正非:“中国要和美国竞赛,唯有重视数学

  中美贸易战波动,华为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。前几日,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全国数家媒体群访,数次强调的基础教育的重视。他说:“中国将来要和美国竞赛,唯有提高教育。”而基础教育中,他尤其强调数学的重要性。

  国家发展工业,过去的方针是砸钱,但钱砸下去不起作用。我们国家修桥、修路、修房子……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。但是芯片砸钱不行,得砸数学家、物理学家、化学家……

  不止这次,在此前的采访中,任正非就说:“将来退休后,想找个好大学,去学学数学。”以及,“我认为用物理方法来解决问题已趋近饱和,要重视数学方法的突起。”

  根据报道,华为在全球设有26个研究所(其中位于俄罗斯、法国的研究所重点研究数学算法,挖掘基础数学资源),共计拥有700多名在职数学家。这一强大的科研团队,支撑着华为真正的核心科技

  作为基础学科,数学在如今乃至未来的世界中,似乎已经是颠覆想象般地重要。要想孩子能够立足未来,数学教育亟待重视。

5G时代开启,

数学是钥匙。

   “数学是开启一切的工具,大数据流量疏导的基础是数理逻辑算法。长久以来,法国诞生了无数世界一流的数学家,笛卡尔、帕斯卡尔、伽罗瓦、傅立叶……如果没有傅立叶变换,可能就没有现代通信的发展。”华为常务董事徐文伟说。

  在这次群访中,我们也了解到,目前的5G标准,其实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;华为惊艳世界的P30手机照相技术,也是一种数学算法。

  大家今天讲5G标准对人类社会有多么厉害,怎么会想到,5G标准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?Arikan教授发表这篇论文两个月后,被我们发现了,我们就开始以这个论文为中心研究各种专利,一步步研究解体,共投入了数千人。

  十年时间,我们就把土耳其教授数学论文变成技术和标准。我们的5G基本专利数量占世界27%左右,排第一位。

  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曾有句名言:“高科技的本质是数学技术。”纵观历史,我们发现,数学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领域当中,并推动了时代的发展——

  18世纪开始,数学便与理论物理学结合,成为相对论、量子力学及基本粒子等领域的基础支撑。20世纪,数学家冯·诺依曼改进计算机的设计理念,对后来数字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众所周知的广义相对论,也是爱因斯坦借助数学家们的理论帮助得以发现。

  回到如今的华为。其在全世界拥有26个研发能力中心,700多名在职数学家,800多名物理学家,120多名化学家。从1995年开始,华为就不断招聘数学博士,创新性地突破IT技术的瓶颈。因为当今核心的密码学、图像学、数据压缩存储等技术,都与数学密切相关。

  任正非一直强调数学在华为起了关键作用,未来很多技术和解决方案要通过数学来解决。数学人才成了各大公司抢夺的资源,谷歌、腾讯、百度、阿里都开出高薪吸引数学家的加入。

  任正非更是在此次谈话中表示要和谷歌“抢人”!

  “对世界各国的优秀大学生,从大二开始,我们就给他们发offer。这些孩子超级聪明,举一个例子,新西伯利亚大学连续六年拿到世界计算机竞赛冠军、亚军,但是所有冠军、亚军都被Google用五、六倍的工资挖走了,从今年开始,我们要开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们来,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创新,我们要和Google争夺人才。

  我们支持科学家的创新,对科学家不要求追求成功,失败也是成功,因为他们把人才培养出来了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前进。”

中国人数学这么“扎实”,

为什么最后难出数学家?!

   一直以来,我们都有一个共识:数学是中国学生引以为傲的一门学科。甚至常常有段子吐槽,英美国家的基础数学教育太简单。SAT考试的数学部分,也被默认为中国学生应得的满分项目。

但遗憾的是,中国学生提起数学,往往都觉得枯燥,只是为了应付考试。

与之相对的,是另一个事实:纵观世界范围内的获得菲尔茨奖的顶端数学家,有很多人在青少年时代曾获国际数学奥赛奖牌;但中国大量的奥赛奖牌获得者,却没有一个获得菲尔茨奖或阿贝尔奖等重量级国际数学大奖。

更有人说,中国的数学课堂上压根就没有数学!背后的意思是,我们的孩子可能计算能力好,公式定理记得牢,却唯独没有数学思维。

“数学思维就是游戏思维,就是穷尽你的想象力去创造一个世界,然后用严谨的论证和逻辑推理去得到一个答案。是一种高度抽象并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”而这,才是数学真正能赋予孩子更多可能性的东西。

TED有一场著名演讲,约翰·霍普金斯大学数学博士ArthurBenjamin揭示了数学学习的三个根本原因:计算、应用,以及激发灵感。简单来说,我们欠缺就是数学带来的后两者意义。

曾获得数学界“诺贝尔奖”——菲尔兹奖的哈佛大学数学教授丘成桐说:

   平面几何的学习是我个人数学生涯的开始。它提供了在中学期间唯一的逻辑训练,是每一个年轻人所必需的知识。……将来无论你是做科学家,是做政治家,还是做一个成功的商人,都需要有系统的逻辑训练,我希望我们中学把这种逻辑训练继续下去。中国科学的发展都与这个有关。

数学本质上是研究规律的科学,可以帮助孩子们进行逻辑思维训练,锻炼思辨能力和创造力。中国学生要通过数学获得这些能力,还有一段路要走。

那么,中国为什么难出数学家?

01急于转化的教育,缺乏责任感

这个问题往大了讲,首先是教育的格局问题。
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曾说:“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,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;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,则是把其才华和智慧用到了错误的地方。大学生缺什么?缺少对时代的关切,对国家发展命运的思考,对改变这个社会的责任。”

有一个数据显示,清华大学70%至80%的高考状元都读了经济管理学院,计划毕业后进入金融行业。放眼全国的高校,这都是一个趋势。

大学这个培养通才,往各行各业输送精英的地方,变成了结果导向的快通道。

美国素来推崇的博雅教育,就不以培养急于转化的专才为目标。耶鲁大学就这样要求本科生——任何一个在耶鲁读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,如果他从耶鲁毕业时,变成物理、电脑、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,学校都觉得那是一种失败。

关键的是,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思辨能力的,更好的世界公民。

02缺乏人文的教育,难以接近真理

丘成桐说:“中国的教育始终离不开科举的阴影,以考试取士,系统化的出题目,学生们对学问的兴趣集中在解题上,科研的精神仍是学徒制,很难看到寻找真理的乐趣。”

事实上,学数学也好,任何一门学科也好,钻研的过程就是寻求真理的过程。从这一点上来说,文与理本质上是相通的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著名的数学家、科学家,往往在文学、哲学、艺术等方面也了解得很透彻。

   举个例子:西方哲学和文艺思想中,诞生了对偶的观念,而这一理论,也对近代数学的有着奠基作用。

文艺复兴时期,美术家布鲁涅列斯借鉴数学理论,发明了透视法,从而使得绘画更具空间感、真实感。在科学界,笛卡尔、伽利略、牛顿等,也是透过哲学思想来窥视大自然的运行原理。

古往今来,文学家、数学家,都走在追寻真理的路上。而没有人文装备的科研,永远不会有创意和革新。

03丢失兴趣的教育,感受不到意义

再往下推演,不得不谈到孩子们的兴趣问题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这话不假。然而观察现在的基础数学课堂,也难怪孩子们会觉得枯燥、无意义。

拥有英国金融和计算机双硕士学位的张释文,曾经是中国体制内的一名数学“学渣”。他回望自己的学生生涯时,说道:“我们数学最大的问题,我们每个人都‘隐约’记得一些公式和定义,但清晰记得我们对它们的‘憎恨’!”

很多人曾诟病,欧美小学数学教得浅,教得慢。但身居美国的朋友给我发来一道小学数学题,着实让我惊艳了一把——

说是题目,对小学的孩子来说,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小project了。题干大致是这样的:你的生日快到了,快邀请小伙伴来好好规划一下家中的生日派对!爸爸妈妈准备给你500美元,最多邀请11个小伙伴,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。

老师还会提供计划菜单(MenuPlanner)和计划娱乐表(EntertainmentPlanner)来安排食物和玩乐项目。在做预算、策划活动的过程中,孩子们以一种如此有趣的形式,切实体会了一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!

这种成就感与参与感,也让孩子们早早就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。更重要的,也恰恰是我们的课堂里欠缺的,是这道题背后所授予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回到上文所说,即是数学思维能力。

数学定理其实可以很有趣,譬如:

勾股定理最清晰图示

完美椭圆的绘制

学好数学,

关键有三!

清代学者袁枚曾说:“学如箭镞,才如弓弩,识以领之,方能中鹄。”有知识,没有能力,就像只有箭,没有弓,射不出去,但是有了箭和弓,还要有见识,找到目标,才能打中。

中国的数学教育,难度已充分足够,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,高效地吸收?总结下来,有以下三点:

01在生活中找回兴趣

能够有耐心地、持之以恒地学习,首先就要追随到兴趣,其次才是习惯和知识。

有一种说法是,孩子是天生的数学家。根据研究,即便是婴儿,也能察觉数量的改变,理解数量的概念。美国儿童发展专家EugeneGeist指出:在人生最初几年,幼儿的数概念已有惊人发展。他们借由数学作为探索工具,来认识周遭世界。

有趣的数学书籍、像上文提到美国小学那样的生活数学题,都可以成为在早期就引发孩子对数学兴趣的很好媒介。

02人文书籍的广泛阅读

《数学与人文》一书中提到,丘成桐的父亲是在人文科学上相当全面的学者,是哲学、经济、历史方面的教授。他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饱读诗书,无形中对他成为大数学家莫大的影响。

犹太裔美国物理学家、数学家、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EdwardWitten,就被称为“史上最强文科生”——他大学主修历史学,辅修语言学,毕业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。

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大数学家,但人文书籍的熏陶,一定是孩子一生受益的礼物,也是开启孩子在各行业、各领域可能性的万能钥匙。

03早早建立数学思维

回到数学本身的学习,一定少不了数学思维的培养。怎么实施?我看到过一对学霸父母的方法,非常有启发!总结下来有两点:

  • 在日常生活中带着孩子学会比较价格,采买生活用品等等,让孩子觉得数学是实在的、有用的、亲切的,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基本;

  • 在此基础上,可以加大练习量,比如把简单的四则运算升级为较复杂的应用题,并配合一些专业的习题,让孩子进阶,使用数学原理更加熟练。

数学,其实是一种文化。和我们传统意义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同,数学这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和深邃的内涵,是一种真理的探索精神,以及看待事物的哲学思考。

任正非此次群访,让我们跳脱出“中国孩子数学好”的认知局限,再次正视这个问题。其实,我们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上,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这段路也是必要的,是立足于未来世界所必备的基本素质,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大影响。

所以从现在开始,早早握住这把钥匙,就是提前把握住更多机会与可能。

关键词: 责任编辑:CF0T2C
免责声明:
  • 注明“来源:华联日报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华联日报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华联日报网";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华联日报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:

相关阅读